在广州市政务服务大厅,市民张先生仅需刷脸即可完成社保卡申领、医保结算等多项业务。
这一便捷体验的背后,是商用密码技术构建的“数字信任链”在默默守护居民隐私与数据安全。
谈到商用密码,大家觉得陌生,但作为数字社会的“安全基石”,商用密码在不知不觉中已深度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从办证、就医,到上学,它既是技术工具,更是数字时代公民权益的守护者。
广州公安的“智能保险箱”:密码技术守护证件安全
当我们前往香港、澳门旅行时,若港澳通行证丢失,可立即用手机登录“广州公安”平台刷脸生成临时电子证件,整个过程就像用指纹解锁手机一样简单。
这一场景的背后,有一群看不见的“数字卫士”在守护着我们的信息安全,这就是广州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神奇的“电子密码”技术。
过去我们使用实物证件,就如同把贵重物品放在普通背包里。而广州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中的电子证照系统,相当于给每个证件装上了智能保险箱。
这套系统采用了“非对称加密”技术,就像有两把特殊钥匙的快递柜—一把公开钥匙可以给快递员开箱放东西,私人钥匙只有主人能打开取物。
例如,当我们刷身份证办理酒店入住时,电子证照系统会生成一个包含面部特征、指纹信息的加密文件,通过公安专网传送给酒店,个人则通过人脸识别进行解锁验证。
在数据共享方面,广州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融合多警种业务推动行政审批服务事项集成办理。
以户政、车驾管、出入境等“跨省通办”业务为例,数据加密与共享的过程就相当于给信息高速公路上运输的数据装上了三重防护——先用数字信封打包数据,再用动态密码锁住“车厢”,最后给每个“车厢”贴上防伪标签。在验证信息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一次性验证码,就像快递员每次送货都需要新密码才能开箱一样,既有效保障了数据安全,又能实现数据共享。
这些看不见的“电子密码”技术,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
广州公安通过搭建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就像给每个市民配发了专属的“数字身份证钥匙串”。未来当你想办理出入境、车驾管业务时,可能只需要对着手机说句话,系统就会自动调用加密证件、验证生物特征、完成事项办理。这样的智慧政务,正在让“只跑一次”变成“一次都不用跑”。
智慧医疗的“电子密码锁”:密码技术守护患者隐私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互联网医院里,患者正在使用手机复诊。患者刷脸登录账号后,医生可通过加密通道查看他的电子病历,开出的药方还会自动生成带防伪密码的电子签名,切实守护着每个人的医疗隐私。
对于互联网医院的电子病历,医院采用了“双密码锁”技术,患者每次登录时系统将自动生成两把钥匙——一把是手机动态验证码(类似短信收到的6位数口令),另一把是藏在系统里的“隐形钥匙”(国产密码算法),只有两套密码同时匹配,才能看到患者的电子病历。
由于医生端和患者端的系统各有不同的密码本(“密钥”),医生发送的处方信息会被打乱成“乱码”传输,只有患者手机里对应的密码本才能解开。即使黑客截获了这些乱码,没有正确的密码本也读不出任何内容,就像拿着错误的密码永远打不开保险箱。
此外,当患者通过人脸识别登录时,摄像头会悄悄进行三项检测:首先扫描面部特征点形成立体模型,接着检测光线在皮肤上的自然反射,最后要求眨眼或转头确认是真人。
这套“活体检测”技术能识破99.9%的照片或视频伪造,就像给系统安装了会动的“防伪水印”。由于系统存储的不是完整照片,而是将面部特征转化为一串经过加密的“特征码”。即使数据库被入侵,黑客得到的也只是无法还原的密码串,确保了患者的隐私安全性。
医疗数据安全就像氧气,平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时时刻刻都在保护每个人的生命健康。这些安全技术的组合应用,让广医一院的互联网医院实现了“就诊零接触,安全无死角”,同时也在重新定义医疗安全的标准。
教育世界的“数字身份证”:密码技术守护学习档案
在白云区平沙培英学校的教室里,学生们正用一张印有国徽的蓝色卡片刷卡进教室。
这不是普通的校园卡,而是我国首个“可信教育数字身份(教育卡)”,依托于白云区教育局建设的教育密码服务节点系统实现业务数据上链、开展区块链应用。而区块链的核心基础支撑技术就是密码技术。
自2019年12月推广使用以来,白云区已有数万名师生领到了这张神奇的卡片。这张卡片能存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所有学习记录,就像随身携带的“学习档案袋”,通过采用区块链和国产密码技术,把纸质档案变成了无法篡改的电子档案。此时,学生的成绩单、奖状就像被锁进一个透明保险箱,所有人都能看到内容,但谁都无法涂改。
传统电子档案存在被黑客攻击、破坏的风险,区块链密码技术就像把档案复印成无数份,分别存放在不同的保险柜里。
教育部门将学生学籍信息、考试成绩等数据上传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串独特的“数据指纹”,这个指纹会被同时记录在多个节点服务器上。
以白云区教育密码服务节点系统为例,当学生获得市级“三好学生”称号时,系统会通过密码算法生成专属的数字指纹,这个指纹会被同时存入教育局、学校、省级教育平台等10个节点服务器。任何人想要修改记录,必须同时修改所有服务器上的数据,这在技术上几乎不可能实现,相当于给学习档案上了“透明锁”。
此外,系统云平台还会实时显示全区30万学生的数据流动,区块链技术让数据像快递包裹一样,每个流转环节都留下不可篡改的“物流记录”。
来源:广州保密
暂无评论内容